新聞資訊 / NEWS
|
山東東辰時越靜壓制磚機助力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應用處理東風著陸廠固體廢料,變廢為寶。大漠戈壁,酷暑炎炎,熱浪滾滾。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風能源中心簡易制磚廠房里,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一塊塊方方正正的磚頭,從機器里傳出,從材料配比、混合、壓制,到出磚、打包,自動化生產設備,流水線工作流程,日產方磚1-1.5萬塊。
“這些磚頭的原材料就是我們發電生產鍋爐產生的49%的廢渣、37%的粉煤灰,加上14%水泥,混合靜壓免燒而成,磚的強度平均達到30兆帕以上,主要用于中心綠化、美化建設地面鋪設等。”東風能源中心制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制磚廠的成立,結束了只生產不治理的歷史,開啟了邊生產邊治理的新階段,為中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東風能源中心鍋爐系統總師、制磚廠負責人劉繼平說。
中心發電廠,建于1958年,一直沿用火力發電的模式,是航天發射和場區居民生產生活用電的主要來源。在60多年的運行過程中,產生了許多的廢料。在這期間,東風能源中心也想過許多辦法來處理這些廢料,但是苦于成本、交通運輸等現實情況,一直沒有得到的妥善解決。
“大概十年前,我們做過規劃,先后出過三套方案,最后都沒有落地;五年前在設備引進這塊,我們又專門寫過方案和論文,還是因為成本的問題擱置了。”劉繼平介紹說。
談及磚廠成立,劉繼平介紹,一個是亟需處理好單位“三廢”(廢固廢液廢氣)的問題,在廢氣廢液方面都處理得比較好,比如廢液就是污水處理,現在場區的污水經過處理后用于綠化灌溉。廢固就是指固體廢料,還沒有得到進一步處理。特別是,2019年發電廠改造完成后,煤渣和粉煤灰全部排放在電廠的周圍,對周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且粉煤灰質輕量多,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一個原因就是,近年來,中心實行網格化管理,對場區綠化、美化、硬化改造,對地磚的需求量增大。
結合現實情況,今年1月份,東風能源中心成立了調查組。先后3次外出調研,了解周邊發電廠灰渣處理情況,調查制磚設備,赴廠家實地調研。 “經過調研,我們基本了解了市面上制磚工藝流程、用途、成本等情況,最后,針對我們的實際情況,與設備生產廠家協調,提出了相關工藝改進需求,定制生產了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套設備。”劉繼平介紹。 制磚設備于今年6月中旬進場調試,經過安裝、調試、培訓,7月中旬開始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目前主要生產20x10x6(cm)規格的方磚,后期可以根據需要更換模具,生產不同型號的磚。
制磚廠的成立,是東風能源中心“三廢變三寶”的具體實踐,近年來,該單位始終把創新發展貫穿于發供電和水暖生產全過程,在工程建設、技術改造、運行管理等方面,大力研究和推進新設備、新技術,設備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增強,系統可靠性安全性顯著提升,有力提升了單位高質量發展。 設立科技創新學術委員會,成立7個工匠技術革新團隊,瞄準技術難題和隱患問題。對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開展課題立項和技術攻關,鼓勵和支持大眾創新,倡導崗位人員立足自身崗位,積極開展小創造、小發明、小革新,形成“三新三小”科技成果34項,以崗位小改造促進單位建設大發展。
快速消耗灰渣,就是基于“三新三小”中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的運用。“我們現在制的磚加入了一定比例的水泥,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調研,與各界合作,運用新工藝、新材料,減少水泥的比例,甚至達到完全不用水泥的程度,更加綠色環保高效,提高利用率。”劉繼平說。
在調研的過程中,劉繼平和團隊成員不僅考慮到單位的灰渣等廢棄物的利用,也考慮到了中心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現在這套設備消耗建筑垃圾也是沒有問題的。后續,基于新材料的運用,還將拓展更加廣泛的用途,比如發射場導流槽的新澆筑材料的運用,東風著陸場臨時停機坪快速建設等。” |








